哈尔滨工业大学论坛|哈特塔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242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内新闻] 【转帖】我论哈工大之发展(2012年版上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7 16: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劍傾天下 于 2012-4-27 16:20 编辑

我论哈工大之发展(2012年版上篇)
2007年毕业前夕,我写了一贴:《我论哈工大之发展》(毕业版),阐叙了自己的观点。今日看来,虽有许多幼稚的地方,但是总体还是比较正确的。毕业以后,也一直在关注母校的发展,关注中国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趋势,关注网大论坛。近日来,看到不少网友尤其是校友,关心哈工大的发展并为之讨论,我也来涂鸦一贴,权当助兴。有不妥当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一、学科布局
(一)、近年来工科优势继续保持并有所加强
依据:一级国家重点学科9个,和上海交大并列第5;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比较稳定;科研经费依旧在前5,和上海交大差不多,不过已被浙大拉开一定差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以工科领域为主的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获得经费全国第二;近几年工科科研成果也比较丰富,有质量:技术发明一等奖,小卫星,星地激光通信;也有数量:2011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工科领域论文出色,EI论文、ISTP论文继续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综上所述:哈工大的工科优势继续保持并有所加强,总体与浙大、上海交大处于同一水平,没有被这两所学校明显超越。另外由于浙大(综合性大学)与上海交大(工科和医科并重)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投入工科领域的资源未必比哈工大多,而哈工大的绝大部分资源依然放在工科,从这一角度看,哈工大的工科仅次于清华,也具有一定道理。
(二)、理科和文科有所发展但效果不明显
依据:似乎没有太多亮点让人兴奋。2011年发表SCI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八位,以及在衡量一个学校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方面的进步,多少证明了学校理科的进步。但是没有什么高端人才引进,没有什么高端成果产出,看不到大手笔。经管学科和文科也都一样。
总之,纵向对比有所发展,横向对比效果不明显,比不过华五,比不过传统理科和文科优势学校,甚至比不过大连理工这些大学。
(三)、发展建议
哈工大的学科建设工作思路比较清晰,就是“做优工科、做强理科、做精文科”,思路很好,如何实践最重要。因为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未来争取总体资源的增长固然重要,如何做好内部资源的分配也迫在眉睫。现在投入工科、文理科的资源比例估计达到9:1,未来能不能达到8:2,甚至7:3?只有向文理科投入更多比例的资源,才能实现做强理科、做精文科的目标,理科和文科至少要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才不至于与哈工大整体创建世界一流高校的目标相差甚远。同时,也不一定意味着工科地位的下降,因为同一层次的浙大与上海交大,投入非工科领域资源的比例肯定超过哈工大,那么哈工大工科的优势应该能够保持,而且理工结合后工科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学校的综合实力也才能更上一层楼,工科和学校在国内的地位也才能更加稳固。做好内部资源的分配,确实值得深思和探索。
在学科结构方面,要分清楚领军学科、重点学科和支撑学科。尤其是工科领域,不能搞齐头并进,没有那么多资源。
领军学科就是航天学科和国防学科,航天是哈工大的魂,是哈工大的特色和最大优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在航天领域要保住第一的位置。作为曾经的国防科工委第一校,现在的工信部长子,要抓好国防学科建设,在非军事院校里一定要保住国防第一校的优势。
重点学科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材料学科、先进制造学科、土木建筑交通学科、环境学科、能源学科。建设六大重点学科群是哈工大工科地位的保证,若是数量太少或者水平不高,那么哈工大工科第二集团的地位难保。近年来材料学科、土木建筑交通学科、环境学科的发展还算不错,总体保持在前三左右的水平;先进制造学科、信息技术学科、能源学科的发展亮点不多,如何改变思路、想方设法进入前五左右的位置非常重要。
其他的工科学科为支撑学科,不多说。
理科和生命学科建设方面,也要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发展物理、天文学科、生命学科有优势;生命学科的发展可以借助哈医大的力量,不一定要合并,可以大力合作。数学和化学学科的发展次之。理科总体实力争取进入全国10-15名,大体在一流水平末端的位置。
文科建设要注重特色。依托深圳研究生院的特区优势,建设优秀的经济管理学科;根据位于东北亚的地理特点,建设富有东北亚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求最全最好,但求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二、资源获取
(一)、科研平台
确保两个一类平台: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太阳系环境与物质作用科学”;宇航技术国家实验室。第一个已经板上钉钉;第二个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搞定。
争取一个一类平台: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平台,依托振兴东北、以及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希望较大。
参与若干一类平台:已经参与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钱学森国防实验室,如果由航天两大集团主导,可以积极参与。争取参与更多。
增加二类平台数量,提高质量:深圳研究生院有3个规划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本部依托国防学科、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土木工程、理科和生命学科等若干优势学科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数量还大有潜力可挖。目前学校国家级科研实验室的数量是8个,未来争取翻倍,也不是无稽之谈。
综上所述,在2020年之前,确保两至三个一类平台,参与若干一类平台,二类平台数量达到15个左右,将巩固国内一流高校的地位,并为获取更多科研资源投入、实现理工结合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科研经费2011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到了19.28亿元。科研经费依旧在前5,和上海交大差不多,前面领先较多的是清华和浙大。相比北航、西北工大等兄弟院校,工大科研经费的优势已不再明显,究其原因,是兄弟院校抓住了航空业大发展的机遇,国防口经费增加较多;而工大介入航空较少,民用科研经费也没有大的突破。建议积极介入航空、航海等领域,增加国防口经费(学习兄弟院校);加强与黑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东北地区、长三角等的合作,增加横向科研经费(学习清华、浙大、同济等)。学校的科研经费应保持前五、争取前三的水平,并不断缩小与清华浙大的差距,才能与学校的科研规模及地位相匹配。
(三)、师资力量
工大一校三区,师资力量还算雄厚,总人数不少,院士数目全国前列,博士后数量也是全国前几名,这些是优势。劣势也很明显,主要有:
1、中年院士数量偏少,也就是说正值当打之年的领军人才的数量太少。
2、国家千人、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的数量总量偏少,其中的拔尖人才不多。这一层次的人才,哈工大与华东五校差距较大。由于哈工大的地理位置,引进困难;同样原因,自己培养的也容易被人挖走。
3、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困难大,主要也是地理位置的原因。
建议措施:
1、改革用人机制,不拘一格引进和培养人才。与同层次学校相比,以优秀的科研平台、充足的科研资源、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基础,同时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才能克服地理位置的劣势,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更加具有竞争力。
2、对院士级领军人才、国家千人、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要出台特别办法,既加强引进和培养,又要防止流失。这方面需要争取省市政府的支持,特别的政策,投入更多的资源。
3、在人才引进方面,注重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尤其是加强与航天两大集团为代表的军工类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优秀人才共享机制,挖掘这一宝矿。另外要发挥深圳研究生院的特区优势,在深圳吸引一批一流人才。
4、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扬国家公派留学全国第一的优势,增加海外校友的总量,为下一步引进打下良好基础。
5、继续保持并增加博士后人数的规模,对于师资力量的补充、科研任务的承接等都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哈工大的师资力量应适度增长总量,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努力培养自己的优秀人才,保持全国前列的博士后规模。学校的高端人才总量应保持全国前十的水平,缩小与华东五校的差距,为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等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下篇预告:
三、人才培养
四、科研服务
五、校区建设
六、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并兼谈其他高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127265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尔滨工业大学论坛 ( 琼ICP备12002442号 )

GMT+8, 2024-4-20 00:40 , Processed in 0.1024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